秋高氣爽,微風拂面。海勃灣城區東側的東山生態園綠樹成蔭、連綿起伏,猶如一道綠色屏障蜿蜒伸展。
東山生態園沿東山山麓展開,西至東環路,南至地震臺觀測站,北至摩爾溝溝口,分為青少年生態園、東山生態園兩個部分。按照當時提出的“打造生態綠洲型山水園林宜居城市”的發展戰略,東山生態公園于1998年開始建設,青少年生態園則是2005年開始建設。
據曾經負責東山生態綠化工作的田國棟回憶,20世紀90年代末,這里水土流失嚴重、荒無人煙。別說是單位里的女同志和新同志害怕上這座荒山,就連年長的老員工進山里也提心吊膽。
“那時,生態林管理所管理的只是現在櫻花醫院后面一口井周邊的一片小樹林?!碧飮鴹澱f,小樹林是園林工人圍著一口綠化井種下的,先是一株兩株,慢慢就連成了片,后來發展到100畝,這便是東山生態園最早的綠化帶。
烏海風沙大,東山是海勃灣城區東部的一道屏障。為了改善城區環境,植綠東山迫在眉睫。
2003年,東山生態園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植樹造林。
據田國棟回憶,在當時,山上植樹難度遠大于平地,滿山盡是石頭,難以下鎬不說,運樹苗、澆水灌溉都是麻煩事兒,機械運不到位的,只能靠人力。
沙石地種樹難度大、成活率低,土全靠外運來換。種樹之前,先從河槽里、土地上先把土運到山腳,再由人背上去,墊好了土層才能種樹。而樹苗也得靠人往山上背,數十米高的山頭看著不遠,可上下一趟就要一兩個小時,腳下再小心,摔跤也是常有的事兒。
即便如此艱難,樹還是在東山上成片地種了起來、活了下來。
到2003年末,山上成型的林木達到851畝,雖然只有刺槐、側柏等少數幾個品種,可遠遠望去也已是綠色一片了。
2005年開始,共青團烏海市委員會承建了東山北段的市青少年生態園,東山迎來了第二次植綠大潮。每到植樹季節,不論是學校里的青少年團員,還是企事業單位里的干部職工,都會到東山上植樹。各個單位和個人在東山上義務挖的樹坑多達數萬個,栽種成活的樹苗也有萬余株。植樹播綠活動逐漸發展為全民總動員。
曾參加過這項植樹活動的園林職工陶海泉介紹,秋天的時候,進行山體供水管道設計和鋪設工作,秋冬春挑選合適的時機,動員社會力量到東山挖樹坑。由于山勢險峻、山石較多,挖樹坑時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吧缴系氖^太多,挖樹坑就很是費了一番功夫,鎬頭刨不動便用電鎬來挖?!彼f,除了山頂、山脊等特別陡峭的地方外,其余山體的裸露部分都要挖樹坑,有時一年要挖20余萬個樹坑。
除此之外,樹木栽種后,要保證成活率必須一周左右澆一次水。山上風沙大、石頭多,時常查看維護才能保證滴灌管道不致損壞,負責養護樹木的工人背著工具整天都在山上巡查。
通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不斷努力,東山生態園已形成了長約5000米、寬約200—400米的東山防風固沙林帶。園內種植各類樹木近15萬株,鋪設油路2460米,硬化園區小路2000米,修建入口大道、停車場、智慧大道、大小廣場、人工湖、涼亭、大小舞臺等設施近萬平方米。其中,水利工程采用世界先進的以色列節水灌溉技術。
2020年,市青少年生態園新建了占地5090.61平方米的烈士紀念廣場。紀念碑總高23.8米,分為臺座、須彌座、碑身三個部分,正面雕刻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頂端為五角星。
曾經寸草不生的東山如今已成為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的東山生態園,不僅是全市青少年教育活動基地,還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處環境優美的休閑、健身娛樂場所。